分类列表
-
经消化道中药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网络化、级联化药理作用分子机理
为了探索分子时代的新的药理学研究方向,我们通过对基因组中经消化道的药物靶进行梳理,对体内产生生理效应的生命活性物质(内生配基)进行网络化,级联化整合,弄清标准人活体内生命活性物质,它们的受体,转运者,合成,以及由此产生的疾病,病机,并探索多分子,多成分的中药对消化道靶网络的多种作用途径,并提出一种新的发育,解剖,生理,病理,药理高度一致多靶点研究疾病及药物治疗模式。
2021-08-26
-
经络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分子图谱
经络是承载中医理论生理学的结构基础,是世界上最早描述的神经网络。由北京中西医能态转换理论转化研究院(唛斯特MEST)和甘肃中西医能态转换理论转化研究院(唛斯特MEST)根据能态转换理论联合研发项目“经络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分子图谱”已于4月26日正式完成,现已通过首个中医药智力成果保护平台“可信保”区块链存证。
2021-08-26
-
关于病症结合的中医临床诊断标准研制与应用规范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关于病症结合的中医临床诊断标准研制与应用规范
2021-08-26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中华中医学会团体标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2021-08-26
-
MEST数据库
MEST数据库是一个开放的医学实体数据集,根据能态转换理论构建。数据集整合现有的生物数据,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遗传组、临床和功能信息等各种数据,也包括了中国古代医学构建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药物、针灸数据。数据库展现了生物学基本规律,为生命科学研究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2021-08-24
-
源自中医理论的营养学现代研究
中医营养学理论与中医药理论一脉相承。现代营养学却与现代药学理论有着明显的界限。理解中医营养学的现代科学特征,对于发展中医药保健品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王生万和胡镜清创立的能态转换理论,为科学阐释《饮膳正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1-08-24
-
中医瘟疫理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病毒侧,一系列新老抗病毒药正在试验,在人体侧,一方面我们讨论了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原理,符合能态转换方程,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病毒进入人体后,产生临床症状的路径可用能态转换方程来描述。
2021-08-24
-
中医能态转换理论
中医理论的最初构建方法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该篇说“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应用这一方法构建的中医理论体系分散在《黄帝内经》灵素之中。内经中经常有一句话叫:“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医理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叫“中医能态转换理论”,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就叫中医能态转换方程。中医能态转换理论就是用中医语言描述自然界和人体固有的能(精气神),通过一系列超微结构(经络)及其它们的复杂关系网络,转换为人体形态、神态、意态(精神)和病态规律的理论。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