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生物对《伤寒论》、《瘟疫论》的分子生物学阐释项目正式结题
(来源:海淀创业园 )近日,海淀创业园在孵企业生万生物公司对《伤寒论》、《瘟疫论》的分子生物学阐释项目正式结题。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瘟疫论》,又称《温疫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作者为明朝末期的医学家吴有性。在温病学说的发展过程中,《瘟疫论》提供了很大贡献,我国应用温病学说的理、法、方、药治疗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痢疾等,取得了很高的疗效,而其中很多地方就是继承和发扬了《瘟疫论》的理论和经验。
在国内新冠的中医药治疗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诊疗思路,但大家都共同遵循一个规律,就是清初名医钱湟在伤寒溯源记中总结的:“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发”指的是临床症状,“受”是病机,通过临床症状找到病机,“因发知受”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也是寻找病机的过程。病机是人体正常和发病之间的关键点,病机同时也是中医和医学能态转换理论和方程的参数,理解了病机才能理解中医和西医的共同点,才能用中医理论阐释瘟疫和其他疾病,以及人体和外来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麻黄汤为例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学一如它这数千年面对大疫时的表现一样,不曾缺席,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医理论的科学诠释,它也将为人类在后疫情时代或未来面对其它未知疫情提供强大而有力的工具。